1、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如果为“遵义会议、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应是:
A革命道路的开拓
B政治体制的创建
C关键时刻的抉择
D建国纲领的制定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从挫折走向胜利。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夕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完全独立自主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指明了中国人民争取光明前途的方法与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一次对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的会议,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三个会议都是我党历史上关键时刻的重要抉择。
故正确答案为C。
2、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称赞张謇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下列关于张謇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A张謇是我国棉纺织业的早期开拓者
B张謇是我国民办师范教育的开放开创者
C张謇是我国造船和海运业的奠基者
D张謇是我国首座公共博物馆的创办者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张謇,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他是光绪二十年的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A项正确,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宝贵贡献。1895年,张謇依靠南通手工棉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基础,选址唐家闸创办了大生纱厂。
B项正确,1902年,张謇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它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专设机构的起点。1903年,通州师范学校开始招生。
C项错误,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以棉纺业为中心,兴办了一系列辅助企业,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经济体系,包括面粉业、玻璃厂、盐垦业、冶铁厂等,但不包括海运业。
D项正确,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隶属通州师范学校。张謇专门作了一副楹联,介绍办博物苑的初衷——“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副楹联至今仍然悬挂在博物苑南馆的月台上。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好的人才如高岭之花,求贤若渴者甚多。古有周公“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最终得到人才,还得看如何抓住人才的心,创造出适合他们发挥才能的环境,并使其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
A三年不目月
B三年不窥园
C一沐三握发
D一饭三遗矢
答案【C】解析:横线处通过“、”与“五跪得范雎”“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构成并列结构,且根据“求贤若渴者甚多”“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最终得到人才”可知,横线处表意为对人才的渴求,C项“一沐三握发”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意思是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比喻求贤心切,符合文意,当选。
A项“三年不目月”出自《法言·修身》,意思是三年不见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胧,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三年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意思是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形容专心苦学,不受外界干扰,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一饭三遗矢”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是一顿饭的功夫上了三次厕所,形容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长三角崛起“沪宁线”人才走廊》
4、苏东坡的诗词里,有鱼有肉,有茶有酒,有菜有羹,有萝卜有荠菜,有荔枝有樱桃,有河豚也有鲍鱼,可谓包罗万象、 。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异乎寻常,名下有一系列的经典菜肴: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如果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肴制作一个《舌尖上的东坡》, 。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应俱全 不在话下
B水陆毕陈 绰绰有余
C林林总总 信手拈来
D不胜枚举 轻而易举
答案【B】解析:第一空,根据“可谓”可知,横线前的内容是对横线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且“、”表示并列,故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包罗万象”语义相近,应体现苏东坡的诗词包含丰富的内容。B项“水陆毕陈”意为各种山珍海味全都陈列出来,形容菜肴丰富,C项“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应有尽有,主语应为多种不同事物,而文段主语为苏东坡的诗词,置于此处用法不当,排除。D项“不胜枚举”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文段并非强调苏东坡的诗词数量多,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苏东坡名下有一系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肴,多到完全可以制作一个《舌尖上的东坡》,故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菜品数量完全足够之意。B项“绰绰有余”形容非常宽裕,用不完,符合文意,当选。C项“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学习时报《苏东坡的“文化遗产”》
5、当国大业大、兵强马壮的时候,非我莫属、称王称霸的心理优势不免同步膨胀,进而,就会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外扩张、威胁他国,成为 的思维惯性。而此时,属于文明的力道,才真正凸显出来。顺从欲望本能而为, ,那是动物天性的暴力遗存;依照价值观念而为,约束自我,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力量。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理所当然 顺其自然
B水到渠成 以暴制暴
C顺势而为 放任自流
D因势利导 随心所欲
答案【C】解析:第一空,横线处修饰“思维惯性”,根据前文“就会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可知,这种思维惯性是顺应丛林法则。C项“顺势而为”意思是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能体现顺应法则,符合文意,当选。A项“理所当然”意思是按道理应当这样,强调合乎情理,B项“水到渠成”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均不能体现顺应某种趋势,排除;D项“因势利导”意思是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文段未体现出引导的意思,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引导并列结构,故横线处表意与“顺从欲望本能而为”相近,即不受约束。C项“放任自流”意思是听其自然发展或行动不加约束或干涉,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习近平:国虽大,好战必亡》
6、近年来在许多地方,“校闹”频发让学校疲于招架,让教师 ;学生在校园遭遇安全事故要闹,对老师安排座位不满意要闹,孩子被罚抄课文还要闹······“校闹”现象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教育生态,治理“校闹”,目前已有相关规定,却收效不大,需要进一步细化落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忧心如焚
B垂头丧气
C无所适从
D人人自危
答案【C】解析:根据横线前“让学校疲于招架”以及横线后“学生在校园遭遇······孩子被罚抄课文还要闹”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校闹”频发让老师手忙脚乱、无法招架。C项“无所适从”指不知道依从谁好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符合文意,当选。
A项“忧心如焚”指心里愁得像火烧一样,侧重强调忧愁的情绪,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的神情,侧重强调神情低落,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人人自危”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安全、有危险,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一个家长闹,全校鸡飞狗跳?》
7、“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古人从不称自己的学问为“国学”,而直称其为儒学、道学、理学、心学、佛学、玄学、子学等。“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
根据这段文字,“国学”的哪一方面不能确定?
A诞生背景
B具体所指
C传播过程
D概念来源
答案【B】解析:A项,“诞生背景”对应文段“当时引进这样一个概念,是为了和西方学问相区别,是被逼出来的”,“诞生背景”可确定,排除;
B项,“具体所指”对应文段“‘国学’概念出现之后,作为一国固有之学问,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实在是各说各话,无法统一”,故“国学”具体包含的内容不能确定,当选;
C项,“传播过程”对应文段“19世纪末,刘师培、章太炎、梁启超等接受了日本的‘国学’概念,并将其引入中国”,“传播过程”可确定,排除;
D项,“概念来源”对应文段“‘国学’这个概念是从日本输入的”,“概念来源”可确定,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虚热的“国学热”:低俗化?不治本?》
8、依托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新文旅业态和产品的开发,是文物古迹焕发新活力、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但科技应用应有边界,即 。一旦两者有冲突,理应遵循保护优先原则。打造沉浸式场景,要借助声电光影,将静态的、单一的遗产地场景,转化为多维、立体、丰富的体验场景,其目的无可非议。但沉浸式场景的构建多会涉及器材、设施、设备的导入和搭建,即使只存在小概率风险,也须慎重。鉴于此,文化遗产地的沉浸式游览,可考虑在遗产地保护范围之外,打造不依托文物本体的沉浸式体验项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需坚持适度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B要把握好真实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尺度
C不能过度强调沉浸式体验而忽略文化内涵
D不能对资源本身及其价值造成破坏或产生不良影响
答案【D】解析:横线在文段中间,需考虑与前后文的衔接。横线前介绍依托数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是文物古迹焕发新活力、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即文化资源的开发应与科技紧密结合,之后通过转折词“但”指出科技应用应有边界,横线后强调两者发生冲突时,应遵循保护优先原则,故这里的两者应是科技与资源,即科技应用于资源时,若发生冲突,应优先保护资源,之后列举“沉浸式场景”的例子,指出就算存在小概率风险,也须慎重,再次说明要保护好“文化资源”,不能产生不良影响,对应D项。
A项“可持续性发展策略”、B项“真实性和娱乐性”、C项“文化内涵”文段均未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真正高质量、可持续的沉浸式文旅应该是什么样?》
9、工业废水零排放脱盐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浓盐水。浓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重金属,也含有预处理、氯化、脱氯和脱盐等过程所用的少量化学品,如阻垢剂、酸和其他反应产物。这种没有被完全处理好且含有毒素的水若未经严格控制就被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浓盐水的处理已经是制约工业废水排放的关键技术。
这是一篇文章的开头,这篇文章最可能介绍的是:
A工业废盐水的环境危害
B工业废盐水的化学成分
C工业浓盐水的处理技术
D废盐水处理技术的改进
答案【C】解析:本题为接语选择题。文段开篇先引出工业浓盐水的话题,接着介绍了浓盐水的主要成分,然后指出这种没有被完全处理好且含有毒素的浓盐水如果未经严格控制就被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尾句通过“因此”引出结论,指出对工业浓盐水的处理是制约工业废水排放的关键技术。故下文应该围绕工业浓盐水的处理技术展开论述,对应C项。
A项“环境危害”、B项“化学成分”均对应“因此”之前的内容,上文已经论述过,下文不会再次论述,排除;
D项“废盐水”范围扩大,且尾句并未提到目前处理技术的问题,“技术的改进”与尾句衔接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工业废盐水危害有多大?》
10、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C】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有曲有直,可以考虑曲直性是否存在规律。图①③⑥中,图形的线条种类均为2(图形既有直线又有曲线);图②④⑤中,图形的线条种类均为1(图形为纯曲线或纯直线),即图①③⑥为一组,图②④⑤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二: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图①②③⑥均为轴对称图形,图⑤为中心对称图形,图④不是对称图形,没有答案。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出现生活化图形且封闭区域明显,考虑数量规律中的面数量。题干图形的面数量依次为7、9、7、8、4、8,图①②③的面数量均为奇数,图④⑤⑥的面数量均为偶数,即图①②③为一组,图④⑤⑥为一组。
故正确答案为A。
注:本题两种规律均不是非常严谨,分组分类按曲直线条种类数和数量奇偶分组考查都较少,大家了解基本解题思路即可,无需作为备考重点。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解析:解析一:图形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规律,图形间有相同的线条反复出现,优先考虑样式规律中的加减同异。在前一组图形中,第一个图形与第二个图形去同存异,可以得到第三个图形,故第二组图形应遵循同样的规律,符合条件的只有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解析二:图形元素组成不同,且属性无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出现多个“日”字变形及多端点,考虑数笔画。第一组图形笔画数都为1,第二组图形应遵循同样的规律,第二组图1与图2笔画数也都为1,故问号处应填入笔画数为1的图形。选项的笔画数分别为3、2、2、1,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注:根据图形特征“相同线条反复出现”,此题元素组成相似的特征更加明显,应优先考虑样式规律,故粉笔更倾向于C项。
12、左图为给定的立体图形,将其从任一面剖开,右边哪一项不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
A A
B B
C C
D D
答案【D】解析:A项:如图所示可切出,排除;
B项:如图所示可切出,排除;
C项:如图所示可切出,排除;
D项:无法切出,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13、中医:望闻问切
A诗人:推敲琢磨
B厨师:麻辣鲜香
C京剧:唱念做打
D小品:说学逗唱
答案【C】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来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中医与望闻问切之间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推敲琢磨是指对某件事认真思考,论证的过程,主体可以是任何人,诗人写诗时可能会进行推敲琢磨,但其并不是诗人写诗的四种基本方法,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麻辣鲜香是指食物的四种味道,并不是厨师做菜时的四种基本方法,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基本功。唱:指唱功,念:指音乐性念白,做:指做功,也就是表演,打:指武功。京剧与唱念做打之间为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个基本功,与小品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4、数字经济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人工智能
A信息工具 家用电器
B信息技术 无人驾驶
C数字资源 现代农业
D数字货币 远程医疗
答案【B】解析:逐一代入选项。
A项: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一定需要利用信息工具,二者为必然利用的对应关系;家用电器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二者为或然利用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数字经济一定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二者为必然利用的对应关系;无人驾驶一定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二者为必然利用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数字经济一定需要利用数字资源,二者为必然利用的对应关系;现代农业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二者为或然利用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数字经济的发展导致了数字货币的产生,二者为产物的对应关系;远程医疗可能需要利用人工智能,二者为或然利用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餐后打包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疫情防护
A珍惜粮食;不传谣
B勤俭节约;多锻炼
C光盘行动;少聚餐
D传统美德;勤洗手
答案【C】解析:逐一代入选项。
A项:餐后打包是珍惜粮食的表现,二者为对应关系,不传谣是维护社会安定的表现,而不是疫情防护的表现,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餐后打包是勤俭节约的表现,多锻炼是疫情防护的表现,二者为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C项:餐后打包是为了响应政府光盘行动,少聚餐是为了响应政府疫情防护,前后逻辑关系一致,保留;
D项:餐后打包即不浪费,是一种传统美德,勤洗手是疫情防护的表现,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对比B、C项,“光盘行动”和“疫情防护”都是政府大力倡导的活动,C项的前后对应更加一致,择优选择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16、进入秋季以来,国际化肥价格呈爆发式上涨,氮肥、磷肥、钾肥比上一年同期都有大幅上涨。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近期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化肥价格上涨明显,但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相关,国内肥料价格很快就会回到正常水平。
专家最不可能基于以下哪项得出上述观点?
A肥价过高,粮价不稳,经销商和农户购肥积极性减弱
B农业用肥即将度过高峰期进入淡季,需求量将会下降
C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过高,多家化肥企业暂停生产
D我国延长收紧化肥出口时间,变相增加了国内化肥供应
答案【C】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价格与市场需求量相关,国内肥料价格很快就会回到正常水平。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加强优先考虑补充论据,且本题为选非题,排除三个能够加强的选项即可。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指出肥价过高会导致经销商和农户购肥积极性减弱,说明化肥需求量会下降,需求量下降会导致价格降低,因此肥料价格可能会回到正常水平,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B项:选项指出农业用肥即将进入淡季,需求量将会下降,需求量下降会导致价格降低,因此肥料价格可能会回到正常水平,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C项:选项指出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过高,多家化肥企业暂停生产,因此供应量会减少,可能会使价格再次上涨,肥料价格无法回到正常水平,为削弱项,无法加强,当选;
D项:指出我国延长收紧化肥出口时间,变相增加了国内化肥供应,供应量增加可能会导致价格降低,因此肥料价格可能会回到正常水平,补充论据,可以加强,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7、许多人在拍照时喜欢摆出“剪刀手”动作。对此,有人认为,如果手离镜头足够近,相机分辨率足够高,拍出的照片一旦上网,黑客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指纹信息还原出来。这会让指纹认证及个人身份信息无密可保。因此,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存在安全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目前智能手机虽在高速发展,但是分辨率还不足以拍出清晰的指纹
B即使是高清网传照片,通过它还原指纹信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C实验证明,网络照片受自身清晰度影响不满足识别指纹信息的条件
D从电子照片中提取到用户指纹信息的相关报道,实为愚人节新闻
答案【C】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存在安全风险。
论据:如果手离镜头足够近,相机分辨率足够高,拍出的照片一旦上网,黑客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将照片中的人物指纹信息还原出来。这会让指纹认证及个人身份信息无密可保。
本题论点讨论的是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存在安全风险,论据讨论的是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会把指纹呈现在照片中,上传到网络后黑客会通过各种技术还原指纹信息,使得指纹认证和个人身份信息无密可保,都是在说手离镜头足够近,会带来安全风险,话题一致,削弱优先考虑削弱论点。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智能手机的分辨率还不足以拍出清晰的指纹,但不明确黑客能否通过一系列技术把指纹信息还原出来并带来安全风险,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B项:该项讨论的是通过高清网传照片还原指纹信息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说明还原指纹信息困难,但是没有明确黑客最终能否通过技术还原指纹并带来安全风险,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该项指出网络照片受自身清晰度影响不满足识别指纹信息的条件,从而说明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不会存在安全风险,可以削弱题干论点,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这些报道实为愚人节新闻,但不明确拍照时摆出“剪刀手”动作能否带来安全风险,属于不明确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8、要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必备条件。
下列论述与上述推断结构最相似的是:
A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我们党最坚固的根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因此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
B强国必须强军。强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因此巩固和加强人民军队刻不容缓
C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D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D】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要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翻译为:①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翻译为:②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将①和②串联可以递推出③: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的领导;
“因此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必备条件”翻译为:④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④是对③的肯前必肯后。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人民群众的拥护是我们党最坚固的根基”翻译为:党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无法翻译,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B项:“强国必须强军”翻译为:①强国强军;“强军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翻译为: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军;①和②无法串联,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C项:“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翻译为:①人民幸福安康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才能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翻译为:②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安全;①和②无法串联,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D项:“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翻译为:①社会主义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翻译为: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将①和②串联可以递推出③:社会主义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翻译为: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建设,④是对③的肯前必肯后,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9、欧洲杯比赛期间,小赵、小钱、小孙、小李预测甲、乙两支队伍能否进入决赛。他们的对话如下:
小赵:如果甲进入决赛,则乙也能进入决赛。
小钱:我看甲进入决赛没有问题。
小孙:在我看来,甲能够进入决赛,但乙进不了。
小李:我的看法是,如果甲不能进入决赛,则乙进决赛。
结果出来后,他们四人的预测有两个真、两个假,关于甲和乙是否进入决赛,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进入决赛
B甲和乙都没有进入决赛
C甲进入决赛,乙没有进入决赛
D甲没有进入决赛,乙进入决赛
答案【D】解析: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关系。
①小赵:甲乙;
②小钱:甲;
③小孙:甲 且 乙;
④小李:甲乙。
分析题干条件,①、③为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余。
根据题干推理可知,四人预测为两真两假,故②、④也必有一真一假。由“AB”=“A 或 B”可知,④“甲乙”=“甲 或 乙”,此时,若②“甲”为真,则④“甲 或 乙”为真,与②、④必有一真一假矛盾,故②“甲”为假,即甲没有进入决赛,此时④“甲 或 乙”为真,根据或关系的否一推一,可知乙进入决赛。
故正确答案为D。
20、一项研究利用250多万份图像,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脑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能在三分钟内诊断出常见癌症,而一名医学专家作出诊断大约需要30分钟。在一项278名脑瘤患者参与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人工智能算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家的诊断相符——实际上更准确一些。一实验中,医生误诊17次,而人工智能仅误诊14次。由此,研究者得出结论:人工智能虽还不能取代医生,但可以发挥复查作用,确保诊断万无一失。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上述结论的是:
A人工智能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无间歇工作的特质,可以有效缓解现阶段优秀医生极度紧缺的状况
B培养一名医生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但人工智能只要技术上实现一次突破,就可以被复制
C病理学家误诊的病例,人工智能无一出错;同时人工智能误诊的病例,也被病理学家逐一纠正
D现阶段,病例诊疗软件已经用于医学院教学和培训青年医生,机器人完成的手术台数已经破万
答案【C】解析: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工智能虽还不能取代医生,但可以发挥复查作用,确保诊断万无一失。
论据:人工智能算法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家的诊断相符——实际上更准确一些。一实验中,医生误诊17次,而人工智能仅误诊14次。
本题论点和论据都在说人工智能的诊断结果准确,话题一致,可以通过补充论据的方式进行加强,即解释原因或举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项说的是人工智能可以缓解现阶段优秀医生极度紧缺的状况,选项未涉及人工智能能否起到“复查作用”,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该项说的是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被复制,选项未涉及人工智能能否起到“复查作用”,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项:病理学家误诊的病例,人工智能无一出错;同时人工智能误诊的病例,也被病理学家逐一纠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能够说明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复查作用”、确保诊断准确,补充论据,当选;
D项:该项说的是人工智能已经用于医学教学等领域,选项未涉及人工智能能否起到“复查作用”,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