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代思想家 ,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
A.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荀子
B.虽千万人 ,吾往矣——孟子
C.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
D.摩顶放踵利天下——墨子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A 项错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出自《庄 子 ·天下第三十三》,并不是荀子的观点。
B 项正确,“虽千万人吾往矣 ”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意为:纵然面对千万人(阻 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C 项正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 ”子路曰: “ 自孔氏。 ”曰 :“是 知其不 可而为之者与? ”此对话出自《论语 ·宪问》。《论语》并非孔子所作,但以孔子 思想为内 容。“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许多事情 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
D 项正确,“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出自《孟子 ·尽心上》。意为:墨 子 主张兼爱,磨秃头顶,磨破脚跟,只要是对天下有利,一切都愿意做。此句虽出自《孟 子》, 但反映的思想对应的是墨子。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A。
2.下列关于党的重要思想 ,按提出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2 年 10 月 12 日,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 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第一次提出“三 个 代表 ”要求。2002 年 11 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 ” 重要思 想的时代背景、历史要求、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2004 年 9 月 19 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 提 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 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 治建设、 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由此可知,按照提出时间从先至后顺序为③①②④。 故正确答案为 C。
3. 暗物质是最大的谜团之一 ,不过一旦天文学家接受其存在 ,很多其他宇宙难题便可 。例如 ,暗物质似乎能解释为何银河系的盘状结构边缘存在如此大的扭曲。
虽然围绕银河系运行的星系会对银河系产生扰动,但如果没有暗物质的放大作用,它们微弱的引力效应对银河系也是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举一反三 望尘莫及 B.迎刃而解 鞭长莫及 C.拨云见日 爱莫能助 D.昭然若揭 无能为力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暗物质是最大的谜团之一,不过一旦天文学家接受其存在 ”就可 以 解决很多宇宙难题。A 项“举一反三 ”意为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没有 解决 难题的意思,排除。B 项“迎刃而解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搭配得当, 符合文 意,保留。C 项“拨云见日 ”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 明白。不 合题意,排除。D 项“昭然若揭 ”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不合题 意,排除。验证第二空,“鞭长莫及 ”比喻力量达不到,与“微弱的引力效应 ”相对应, 体现暗物 质的重要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 B。
4.一方面,社会对带薪休假制度热切欢迎,而且对于落实和执行不力可谓 ;但另一方面,具体到实际维权行动中,对不落实带薪休假者,即便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也很少有人提及,而因此直接举报者更是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嗤之以鼻 门可罗雀 B.冷嘲热讽 寡不敌众 C. 口诛笔伐 寥寥无几 D.疾言厉色 势单力薄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意“社会对带薪休假制度热切欢迎 ”,对于落实和执行不力的行为,则 必定十分不满。A 项“嗤之以鼻 ”,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程度太轻,排除。B 项 “冷 嘲热讽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程度较轻,排除。C 项“ 口诛笔伐 ”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符合语义语境。D 项“疾言厉色 ” 形容对人发怒说 话时的神情,通常与人搭配。文中主体是“社会 ”不是“人 ”,故排除。验证第二空,“寥寥无几 ”形容数量少,与前文“很少有人提及 ”对应。 故正确答案为 C。
5.“本质性诗人 ”大致有两种出路 :其一是像陶渊明那样从急流中退出 ,在山水间 自己的灵魂。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 ,但 在内心一隅还是可能的 。其 二是原地不动 ,像屈原那样与污浊的世界对抗 。这注定了他与世界的 是持续的、难以调和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寻找 退隐 冲突 B.放逐 蜷缩 矛盾 C.抚慰 潜藏 距离 D.寄托 固守 隔阂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可以通过第三空入手,根据后文“持续的、难以调和的 ”,AB 项保留,C 项“距 离 ” 指长度,D 项“隔阂 ”即阻隔,障碍,距离,二者无法与“调和 ”搭配,排除;第 二空根据 前文“陶渊明从急流中退出 ”和陶渊明构成对应,且体现主动“退出 ”之意, 对应 A 项退隐。
B 项蜷缩,表达“蜷曲而收缩 ”,一般放在消极语境,和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B 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6.《自私的基因》出版于 1976 年 ,但这本书的魅力、争议和影响力却 。 有趣 的是 ,这本书出版时学界还有反对之声 ,公众则高高兴兴地 了它。几 十年过去 ,书中理论在学界越来越少争议 ,公众反而 般开始担忧这本书 “太过极端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放异彩 接收 恍如隔世 B.历久弥新 接纳 醍醐灌顶 C.与日俱增 接受 如梦初醒 D.如日中天 接手 茅塞顿开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空,搭配“魅力 ”“争议 ”和“影响力 ”。“魅力 ”是好的方面,“争议 ” 是不好 的方面,“影响力 ”则有好有坏,故横线处要同时搭配好和不好两个方面,需填 入中性词。 C 项“与日俱增 ”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符合文意。A 项 “大放 异彩 ”比喻有着 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B 项“历久弥新 ”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 加鲜活,D 项“如日 中天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三者均属于褒义词,不 能与“争议 ”搭配,排 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接受 ”可与前文“反对之声 ”对应。
第三空代入验证,C 项“如梦初醒 ”准确表现出公众对这本书的态度由一开始的“高高兴兴 ”接受,转变为几十年之后的“担忧 ”,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C。
7.汪曾祺曾说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在的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在他看来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语文课学的是语言,但语言不是空壳,而是要承载各种各样的思想、哲学、伦理、道德的。怎么做人,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姐妹,如何对待朋友 ,如何对待民族、国家和自己的劳动等,这些在语文课里是与语言并存的。从这个意义来讲,语文教育必须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而诗歌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诗歌中包含丰富的思想、伦理和道德元素
B.脱离内在思想的语文教育是空洞无物的
C.必须重视诗歌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D.语文教育需要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进行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篇从汪曾祺的观点入手论述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结尾以“从这个意义来讲 ” 指代前文,得出结论,强调“语文教育 ”与“诗歌 ”的联系,故文段为“分—总 ”结构。C 项为文段中心句的同义替换,当选。
A 项:缺少关键词“语文教育 ”,排除;
B 项:表述不明确,且“空洞无物 ”是问题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D 项:缺少关键词“诗歌 ”,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8.当前,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智能化家居产品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电动窗帘或别墅防盗系统。从技术层面来说 ,一键控制、远程遥控、感应人体、 自动开启这些电影里才出现的产品如今并非“高科技 ”,但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智能家居并未普及。
根据这段文字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化已成为家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B.目前技术上实现智能家居已无屏障
C.普及智能家居必须降低生产成本
D.智能家居的概念模糊影响其普及程度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首句通过“当前 ”交代背景,接下来从技术层面进行论述,通过“如今并非‘高 科 技 ’”可知, 目前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智能家居,对应 B 项,当选。A 项“ 已成为家居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与文段信息“并未普及 ”矛盾,排除。C 项“生产成本 ”无中 生有,文段尾句 提到的是“ 由于价格昂贵等原因 ”,“价格昂贵 ”和“生产成本 ”不 是一个概念,排除。D 项“概念模糊 ”与文段不符,首句是说很多人对于智能家居的概念 滞后而非模糊,且尾句提 到并未普及的原因是由于价格昂贵而非概念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9. ①弹性分析方法是众多分析方法中研究产业吸纳能力的基本方法
②由此可以看出 ,文化创意产业弹性系数最大 ,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 ,这和北京市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程度相关
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大量的就业空间,为各层次的人群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就业平台
④自2006年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分别为 0.59、 -0.08、 -0.36、0.39
⑤所谓就业弹性 ,是指描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指标 ,即在某一时期内经济增长1%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的比率,它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相关
⑥为了进一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就业的吸纳空间 ,研究者采用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 ,语序正确的是 :
A.①⑤④②⑥③ B.③⑥①⑤④② C.①⑥⑤④②③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本题可先确定尾句,比较②句和③句,③句为阐述现状的表述,②句通过“ 由此可以 看 出 ”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适合做尾句,排除 A、C 两项;
③句提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开辟了大量的就业空间 ”,⑤句是对“就业弹性 ”下 定义 的表述,③句和⑤句话题不一致,排除 D 项;
⑥句提到“为了进一步确定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就业的吸纳空间 ”,根据“文化创意 产 业 ”“就业空间 ”等共同信息捆绑,确定③句之后接⑥句,对应 B 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10.现代化学与炼金(炼丹)的相同点是从分子层面创造新事物 ,至于创造新元素其 实是核物理学家的任务 , 由他们拿一些回旋加速机把新元素轰出来然后再填到元素周期 表中作 为化学家的胜利果实。古典炼金术实际上已经有了元素、原子这样的理念 ,但并不具备理性思维 ,例如中世纪的欧洲人认为 ,轻、重、干、湿是基本的物理性质 ,干而轻的是火,干而重的是土 ,湿而轻的是气,湿而重的是水 ,因此 ,任何物质均是 由水、火、土、气这四种基本元素按不同比例合成的结果 ,这与目前可知世界的观念显然不同 ,而同时期其他文明中对物质本质的认识同样也是介于神秘与理性之间。
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
A.现代化学理性思维的起点
B.物理学家如何创造新元素
C.古典炼金术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D.可知世界中关于元素的各种观念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文段开头把“现代化学 ”与“炼金 ”进行对比,先指出现代化学与炼金的相似之处,接下来应是指出两者的区别,通过转折词“但 ”说明炼金技术不具备理性思维,随后通过“例 如 ”进行举例说明,接下来即是强调现代化学是有理性思维的,因此下文应该谈论现代化学的理性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对应 A 项,当选。B 项“物理学家如何创造元素 ” 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内容,后文不做论述,排除。C 项的“欧洲 ”属于无中生有,排除。 D 项对应文段最 后一句的表述,是举例论证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包含“理性思维 ”
这个关键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1.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选择最合适的一项填在问号处 ,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B【东汇达教育解析】
图形元素组成相似,同一个元素不止一次出现,优先考虑遍历。图形都是由内外两个图形组成,优先考虑分开看。外部图形的形状分别为○ 、 ◇ 、 □ 、 ○ 、 ◇ , 形状遍历,最后问号处应为□ , 排除 A、C 两项;B、D 两项内部图形形状相同,区别在于颜色,而题干内部图形的颜色分别是黑、白、灰、黑、白,颜色遍历,最后一幅应该是灰,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 B。
12.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 ,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⑥ , ③④⑤ | B.①③⑤ , ②④⑥ |
C.①③④ , ②⑤⑥ | D.①④⑥ , ②③⑤ |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此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旋转和翻转,如下图所示,使用时针法,按照1-2 的顺序画时针。图①③④三个图形为顺时针,图②⑤⑥三个图形为逆时针。故正确答案为 C。
13.指鹿为马 :颠倒黑白
A.师心自用 :固执己见
B.目无全牛 :鼠目寸光
C.不以为然 :不屑一顾
D.不孚众望 :众望所归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中词语的逻辑关系。
“指鹿为马 ”意思是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颠倒黑白 ”意思是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二者为近义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师心自用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固执己见 ”是指顽固 地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二者为近义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当选;
B 项:“ 目无全牛 ”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鼠目寸光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 辑关系,排除;
C 项:“不以为然 ”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屑一顾 ”意思是认 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排除;
D 项:“不孚众望 ”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众望所归 ”是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或完成事情,二者不是近义词,不符合题干逻辑关 系, 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4.沟通 :手机 :金属
A.招聘 :面试 :简介 B.物流 :运输 :公路 C.卫星:科技:科学家 D.露营 :帐篷 :帆布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
手机用于沟通,手机的材质是金属。D 选项帐篷用于露营,帐篷的材质是帆布,当选。 A 选项中不能说面试的材质是简介,排除;B 选项中不能说运输的材质是公路,排除;C 选 项中不能说科技的材质是科学家,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D。
15.生物学研究发现 ,成群的蚂蚁中 ,大部分蚂蚁很勤劳 ,寻找、搬运食物争先恐后,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不干活。当食物来源断绝或蚁窝被破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一筹莫展。“懒蚂蚁 ”则“挺身而出 ” ,带领众伙伴向它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属于懒蚂蚁效应的是 :
A.某经理用人不拘一格 ,看重的是坚韧和正直 ,而非学历背景 B.某汽车公司鼓励员工创新 ,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钻研技术
C.通信工程师待遇优厚,工作时间自由,擅长攻克技术难题 D.在金融危机中,某外贸公司凭借多元化经营手段渡过了难关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该定义类似寓言,需理解含义:懒蚂蚁是指没有做本来该做的工作,看似东张西望不干活,但实际上是侦查新的食物来源,解决面临的困难。
简单说,就是平时看似没干活,但在关键时刻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困难。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说的是经理的用人标准,并没有涉及员工如何工作,是否干了本职工作之外的 创 新工作,不符合定义,排除;
B 项: “允许员工在上班时间钻研技术 ”说明员工上班时间可以不做本来该做的工 作, 而去进行钻研创新,但这只是公司的规定,员工是否真的会这样去做,尚不确定,而 且员工 能否钻研出新的成果,选项也没有提到,与 C 项明确指出工程师“擅长攻克技术 难题 ”相比, 表述不够明确,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工程师“工作时间自由,擅长攻克难题 ”,说明工程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宽松, 主 要工作就是解决一般员工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懒蚂蚁 ”相似,看似东张西望不干活, 但当 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挺身而出解决困难,符合定义,当选;
D 项:并未提到员工如何工作,是否干了本职工作之外的创新工作,不符合定义,排 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6.企业从银行或海外取得外汇借款后并不是直接使用外汇资金 ,而是将外汇结汇给银行 ,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 ,这种现象称之为贷款替代。
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哪项属于贷款替代?
A.人民币升值后 ,一些企业纷纷减少人民币负债 ,增加外汇负债 ,然后再用人民币进行投资
B.国内经济过热 ,商业银行对人民币贷款的发放从紧。某贸易公司出于财务考虑转向外资银行贷款,获得外币资金
C.王明觉得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因此他申请美元贷款,然后将外汇结汇给银行 ,从而获得人民币资金
D.小宇出国旅游前去银行兑换了一些外币 ,到国外后他使用信用卡结算 ,回国后用人 民 币还款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企业 ”、“不是直接使用外汇资金 ”、“取得人民币资金加以使用 ”。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一些企业增加外汇负债,然后再用人民币进行投资,符合不直接使用外汇资金, 而是取得人民币加以使用,符合定义,当选;
B 项:某贸易公司获得外币资金,但并没有转换为人民币加以使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C 项:主体是王明,不符合定义主体企业,不符合定义,排除;
D 项:主体是小宇,不符合定义主体企业,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7.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约翰·布雷 迪在 《采访技巧》中剖析了记者采访时向访问对象提出诸如“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 ,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 ,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 ,除非用含混不清 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那些空泛、笼统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 ”这样的问题 ,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除非,否则不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后→前的形式,因此,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 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
A 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
B 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
C 项:可翻译为: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符合题意,当选;
D 项:选项中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 用 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 因是 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8.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会面临选择,要么选择风险小,报酬低的机会;要么选择风险大,报酬高的机会。究竟是在个人决策的情况下富于冒险性,还是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富于 冒险性?有研究表明 ,群体比个体更富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结论?
A.在群体进行决策时 ,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向某一个极端偏斜 ,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B.个体会将其意见与群体其他成员相互比较 ,因其想要被其他群体成员所接受及喜爱, 所以个体往往会顺从群体的一般意见
C.在群体决策中 ,很可能出现以个体或子群体为主发表意见、进行决策的情况 ,使群体决策为个体或子群体所左右
D.群体决策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 ,他们的广泛参与有利于最高决策的科学性
【答案】A【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群体比个体更具有冒险精神,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 功率小的行为。 本题没有论据。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 选项:群体作决策时比个人更 容易走极端,将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做比较,解释了群 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之间存在差距的 原因,可能会导致群体倾向于获利大但成功率小的行为, 有一定的加强作用;B 选项:说 的是在群体中个体会偏向于群体的一般意见,论证的是个体在群体中是坚持 自己独特意见 还是屈众,跟论题不一致,所以排除;C 选项:群体决策可能会被个体或者子群体所主导, 也就是说群体决策可能和个体决策 是一样的,而不是比个体决策更具有冒险精神,有削弱 的意思,排除;D 选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决策的科学性与成功率,为无关选项,排除。B、 D 两项为无关选项,C 项有削弱的意思,只有 A 项有一定的加强作用,比较而言只能 选 A。
19. 近日,火星车在加勒陨坑拍摄的图像发现,火星陨坑内的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通常这样的土壤存在于南极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暗示着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块 ,具有多孔中空结构 ,硫酸盐浓度较高 ,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层并不明显
B.化学物质分析显示 ,陨坑内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以及粘土沉积中橄榄石矿损耗情况与地球土壤的状况较为接近
C.这些火星远古土壤样本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温暖潮湿的,那时的环境比现今更具宜居性
D.土壤裂纹剖面中的磷损耗特别引人注意 ,因为地球土壤也存在这种现象 ,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跃性所致
【答案】D【东汇达教育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远古时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论据:火星陨坑内的 远古土壤存在着类似地球土壤裂纹剖面的土壤样本。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地球沙漠土壤与火星土壤不同,是对论据的削弱,无法加强,排除。
B 项:经化学物质分析后,陨坑内土壤与地球上土壤的化学风化过程相似,与论据表意相同,是对论据的加强,保留。
C 项:火星远古土壤样本情况仅表明火星早期的环境比现在宜居,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当时是否存在生命,不明确选项,排除。
D 项:磷在土壤裂纹剖面中有损耗,说明有微生物存在,解释了为什么看到土壤裂纹剖面就说明可能有生命,属于搭桥加强。
B、D 两项都能加强,但是 D 项搭桥的加强力度强于重复论据的 B项。故正确答案为 D。
20.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
A.骨质疏松疾病患者多晒太阳就可以缓解或治愈
B.现代人饮食结构中的含钙食品比以前丰富很多
C.骨质疏松症患者接触日光的时长与其他人无异
D.口服维生素D片是加了促吸收剂的合成配方
【答案】C【东汇达教育解析】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论点:缺乏阳光导致现代人更容易患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论据:现代人接触日光的机会变少,日光是合成维生素D的必要条件, 维生素 D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因素。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论点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等缺钙疾病, 论据强调的是缺少日光、维生素 D,两者对象不一致,可以考虑不搭桥削弱论证。第 三
步:逐一判断选项。A 项说的是骨质疏松疾病的缓解和治愈措施,而论点说的是引起骨质 疏松疾病的原因,二者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 项说的是人们饮食结构中的含钙食品多了,但是摄取的这些食物是否能被有效地吸收无法在选项中体现,无法证明人们是否会因缺钙而患骨质疏松,属于无关选项,排除;C 项骨质疏松患者接触阳光时长与他人一样, 意味着阳光和骨质疏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削弱论证,当选;D 项中的维生素D是否添加合成配方与题干讨论的话题不一致,属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