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答案】C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答案】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D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我们要坚决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保持合理的、没水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我们不再以________的速度增长为目标,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A.高瞻远瞩
B.好高骛远
C.高屋建瓴
D.高谈阔论
【答案】B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符合不再追求单纯高速度增长的语境。“高瞻远瞩”侧重目光远大;“高屋建瓴”侧重居高临下的气势;“高谈阔论”侧重空谈。
6.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________人们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和实现人的价值。
A.鼓励 B.激励 C.倡导 D.鼓动
【答案】C
“倡导”指带头提倡,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精神对人们行为引导的语境。“鼓励”侧重于激发;“激励”强调激发鼓励;“鼓动”含贬义,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7.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使出________,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A.浑身解数
B.千方百计
C.想方设法
D.处心积虑
【答案】A
“浑身解数”指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技术手段,“使出浑身解数”为常见搭配。“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强调办法多;“处心积虑”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8.当企业的业务都实现计算机化后,那些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企业却遭遇了________。如果需要计算机化的业务流程没有增加,顾客对性能没有特别需求,他们就无法继续________自己的产品。所以,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企业,都必须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顾客们,提供一个购买他们更新技术的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瓶颈 销售 理由
B.阻碍 生产 方法
C.困境 改进 渠道
D.障碍 推广 优惠
【答案】A
第一空,“遭遇瓶颈”为常见搭配,指遇到阻碍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空,业务流程没增加、顾客无特别需求,所以无法继续“销售”产品;
第三空,为顾客提供购买更新技术的“理由”,逻辑合理。
9.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答案】B
文段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方面阐述作家对读者定位的思考,体现出儿童图书作者创作定位趋向精准。A项“目的性”表述不准确;C项“更适合儿童阅读”文中未提及;D项未突出“儿童图书”这一主体。
10.城墙是古代城市的标志,也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对中国城墙的描述,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正史、方志、文学作品或绘图绘画中,并且是都城学、规划学、军事学等多门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这说明城墙并非一堵“墙”那么简单。可以说,每一座古城墙,都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每一块城砖、每一座城门、每一段护城河,都是这本大书中的一行一页。面对如此厚重的中国城墙,我们当心存敬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应对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予以重视
B.古城墙的文化价值远高于其商业价值
C.亟须对现存的古城墙开展保护和研究
D.城墙为研究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视角
【答案】A
文段强调城墙是研究城市发展的独特角度,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最后呼吁我们要对古城墙心存敬畏,即要重视古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B项“商业价值”文中未提及;C项“保护和研究”并非重点;D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
11.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
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
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
【答案】A
文段先指出以往网络提速与降价讨论的视角,再提出新视角即宽带服务对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影响,强调宽带建设是信息化社会的物理支撑,是基石。B项不是重点;C项“网络运营商服务质量”偏离主题;D项只是宽带建设意义的一方面。
12.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答案】B
文段通过对比传统创新观念和主张的新方法,强调在框架内思考更有助于创新,人专注于问题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更强。A项“专注”不是重点;C项“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非重点;D项“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不是重点。
13.①影响生物寿命最关键的因素是基因
②同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类似的
③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是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积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④环境可以决定相关基因是否表达,而这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又会影响相应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此控制生物的寿命
⑤在这个前提下,个体的寿命则由环境决定
⑥生物的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遗传物质是基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⑥③⑤
B.④⑤③②⑥①
C.①③④⑥⑤②
D.⑥①③②⑤④
【答案】D
⑥句提出生物寿命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①句指出基因是影响生物寿命的关键因素,③句解释基因影响寿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句说明同种生物自然寿命类似,⑤句指出在遗传物质基础上个体寿命由环境决定,④句进一步阐述环境对生物寿命的具体影响。所以正确顺序为⑥①③②⑤④。
14.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答案】C
⑤句引出西湖历史是保护与治理的历史,①句“这其中”指代西湖的历史,④句“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承接①句,③句提出问题,②句回答原因。所以顺序为⑤①④③②。
15.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元素组成相同,优先考虑位置规律。观察发现,三角形沿着正方形的四个角依次顺时针移动一个角的位置,?处应移动到左上角,排除A项;继续观察题干,发现小圆数量发生变化,内圈小圆数量依次为1、2、1、2、1、?,?处应选择内圈有2个小圆的图形,排除B项;外圈小圆数量均为6个,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规律。
16.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答案】D
本题为两组图形式,先看第一组图找规律。观察发现,图(1)和图(2)元素组成相同,考虑位置规律,图(1)顺时针旋转90°可以得到图(2);图(3)与前两幅图元素组成相似,有相同线条重复出现,考虑样式规律,图(1)图(2)相加可以得到图(3)。第二组遵循此规律,图(1)旋转90°后得到图(2)如下图所示,图(1)图(2)相加得到图(3),只有C项符合,当选。
17.成百∶上千
A.三教∶九流
B.三头∶六臂
C.千变∶万化
D.千方∶百计
【答案】C
“成百”和“上千”都表示数量多,是近义关系,且“百”和“千”都是数词,程度递增;“千变”和“万化”都表示变化多,是近义关系,“千”和“万”是数词,程度递增。A项“三教”“九流”是不同社会阶层的统称;B项“三头”“六臂”是不同身体特征;D项“千方”“百计”程度未递增。
18.净水器对于()相当于()对于汽缸
A.滤芯蒸汽机
B.设备元件
C.家庭发动机
D.自来水活塞
【答案】A
滤芯是净水器的核心部件,汽缸是蒸汽机的核心部件,两组词逻辑关系一致。B项“净水器”是“设备”,“汽缸”是“元件”,但顺序反了;C项“净水器”和“家庭”是使用场景关系,“发动机”包含“汽缸”;D项“净水器”净化“自来水”,“活塞”是“汽缸”的一部分,逻辑关系不同。
19.某单位要选拔人才下乡挂职,符合条件的候选人有甲、乙、丙、丁、戊、己,人事部门、组织部门和办公室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事部门:丙、丁两人中只能去一人
组织部门:若丁不去,则戊也不能去
办公室:甲、丙和己三人必须留下一个
由此可以推出,能够同时满足三个部门要求的派出方案是()
A.甲、乙、己
B.甲、乙、丙、己
C.乙、丙、戊
D.乙、丙、丁、戊
【答案】A
根据人事部门要求,C、D选项中丙、丁同时出现不符合;根据组织部门要求,B选项丁不去戊去不符合;所以A选项正确。
20.有研究表明,要成为男性至少需要拥有一条Y染色体。3亿年前,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在产生之际含有1438个基因,但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速度,Y染色体将在大约1000万年内消失殆尽。因此,随着Y染色体的消亡,人类也将走向消亡。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证的是()
A.恒河猴Y染色体基因确实经历过早期高速的丧失过程,但在过去的2500万年内则未丢失任何一个基因
B.男性即使失去Y染色体也有可能继续生存下去,因为其他染色体有类似基因可以分担Y染色体的功能
C.人类进化过程中,可以找到单性繁殖或无性繁殖后代的方法,从而避免因基因缺失引发的繁殖风险
D.Y染色体存在独特的回文结构,该结构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可以保持丢失基因的信息,实现基因再生
【答案】A:论点是随着Y染色体的消亡,人类也将走向消亡。A项说的是恒河猴,与人类话题不一致,无法质疑;B项指出男性失去Y染色体也可能生存,质疑论点;C项说明人类可通过其他繁殖方式避免因Y染色体消亡而走向消亡,质疑论点;D项指出Y染色体有自我修复功能,不会消失殆尽,质疑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