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下列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B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破后立,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C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D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C、D 三项正确,B 项错误,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关于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列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力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④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全面实现
⑤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①正确,二十大报告中“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错误,二十大报告中“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故应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③正确,二十大报告中“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④错误,二十大报告中“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其中“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为“碳达峰”目标;“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为“碳中和”目标。
⑤错误,二十大报告中“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分指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共 2 项。
故正确答案为 A。
3、并非所有的阅读都是一场对抗,一次的对话。有谁未曾被一篇扣人心弦、的论述所折服,未曾在他人的思维里,而又被一声电话铃声或其他干扰拽回现实?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唇枪舌剑 字字珠玑 沉醉
B 雄辩高谈 丝丝入扣 迷醉
C 舌战群儒 笔底生花 沉浸
D 剑拔弩张 巧舌如簧 陶醉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空,根据“一场······一次······”可知,横线处与“对抗”构成并列关系,应体现阅读中读者与作者对抗的状态。A 项“唇枪舌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D项“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均与文意相符,保留。B 项“雄辩高谈”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无法体现文段中双方“对抗”之意,排除;C 项“舌战群儒”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文段中表达的是阅读中“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抗,并无“同很多人辩论”之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可知,横线处与“扣人心弦”意思相近,且根据“折服”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论述很精彩之意。A 项“字字珠玑”意为文章中遣词用字非常优美,与文意相符,保留。D 项“巧舌如簧”意为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根据“而又被一声电话铃声或其他干扰拽回现实”可知,横线处应体被他人的思维所深深吸引之意。A 项“沉醉”比喻为美好的事物所陶醉,与文意相符,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A。
4、事情的进展,并非,没有想象那么顺利。一户一户做工作,反反复复做工作,是镇村干部及驻村工作组采取的“笨办法”。但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少村民持态度,既不明确支持,也不明确反对,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触发点。后来发现,这个触发点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潜藏在村“两委”干部中间。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阪上走丸 观望
B 易如反掌 模糊
C 探囊取物 中庸
D 轻而易举 旁观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后文“既不明确支持,也不明确反对,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触发点”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村民态度不够明确之意。A 项“观望”指静观事变,以待决定,B 项“模糊”指不清楚,不明显,均符合文意,保留。C 项“中庸”指儒家的道德标准,形容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并无态度不明确之意,排除;D 项“旁观”指置身事外,在一旁观看,侧重强调事不关己,根据后文“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触发点”可知,事情并非与村民毫无关联,而是态度不明确,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搭配“事情的进展”,且根据横线前的“并非”以及横线后的“没有想象那么顺利”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顺利的意思。A 项“阪上走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符合文意且搭配恰当,当选。B 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很简单,非常容易完成,与 A 项相比,侧重容易,而文段强调顺利,且与“事情的进展”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5、课程思政的显性功能是提升课程的内涵和质量。不少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于传统教学之外的附加行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教学而言,课程思政不是,更不是特立独行,它首先是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因为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进而影响学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游离 喧宾夺主
B 隔绝 照本宣科
C 徘徊 削足适履
D 独立 敷衍了事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空,根据“传统教学之外的附加行为”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在不少教师的认知中,课程思政并不包含在传统教学之中,A 项“游离”比喻离开集体或依附的事物而存在,D 项“独立”指脱离原来所属单位成为另一单位或不依靠他人,均可体现课程思政不属于传统教学,符合文意,保留。B 项“隔绝”指隔断,一般用于强调空间上的隔断,置于此处强调课程思政与传统教学是隔断的、没有联系,与文中的“附加行为”表意矛盾,排除;C 项“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文中仅体现课程思政不属于传统教学,并未涉及课程思政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后文“更不是特立独行,它首先是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的,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要体现课程思政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强调其不仅不是独立的,而且是为教学服务的,有其自身的重要价值,A 项“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与横线前的否定词连用,可与后文的“更不是特立独行”构成递进关系,符合文意,当选。D 项“敷衍了事”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与横线前的否定词连用,指不马虎,认真,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6、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组成部分,早已和画面构图、色彩、语言一样,成了表达主题、塑造人物、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在渲染气氛、揭示人物心灵、影响观众心理方面所能达到的神奇效果,是前人始料所不及的。一部精彩的电影如果缺少了的音乐,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设立 相辅相成
B 创造 相得益彰
C 生成 引人入胜
D 展现 此呼彼应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本题可以从第二空入手,根据后文“就好比一道大餐少了盐”可知,此处进行了形象化表达,将电影比作大餐,将音乐比作盐,故横线处应形容盐对大餐的作用,即大餐加入盐后会有更好的效果,B 项“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与文意相符,保留。A 项“相辅相成”指两个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体现不出配合后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与文意不符,排除;C 项“引人入胜”指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艺作品十分吸引人,D 项“此呼彼应”指这里呼唤,那里响应,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均无法与文段形象化表达形成对应,排除。
第一空,代入验证,搭配“意境”,B 项“创造”指制造新的事物,与“意境”搭配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北京日报《电影音乐的神奇功力》
7、很多人都有过“睡眠惊跳”的体验。睡着睡着,肢体一侧或双侧突然发生短促抽动,有的还会累及上肢、颈部和躯干,同时我们的意识还在朦胧状态。这种情况叫作睡眠惊跳,也称睡初抽动。睡眠惊跳是一个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各年龄层均可发生,尤以小孩为多见。小朋友白天兴奋性的活动比较多,入睡时指挥运动的神经细胞不容易完全抑制,剩余的兴奋信息反射至大脑皮质,干扰睡眠抑制,因此产生睡眠惊跳。成年人的睡眠惊跳,大多与白天过分疲劳、兴奋、紧张、焦虑、惊恐,或临睡前饮用刺激性饮料等因素有关。
这段文字没有介绍的是:
A 睡眠惊跳的多发人群
B 睡眠惊跳的最大诱因
C 睡眠惊跳的临床表现
D 睡眠惊跳的发生机制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A 项,根据“睡眠惊跳是一个正常而又普遍的现象,各年龄层均可发生,尤以小孩为多见”可知,“多发人群”文段有提及,排除;
B 项,文段分别介绍了小朋友和成年人发生睡眠惊跳的诱因,但未区分主次,“最大诱因”文段未提及,当选;
C 项,根据“睡着睡着,肢体一侧或双侧突然发生短促抽动,有的还会累及上肢、颈部和躯干,同时我们的意识还在朦胧状态”可知,“临床表现”文段有提及,排除;
D 项,根据“小朋友白天兴奋性的活动比较多,入睡时指挥运动的神经细胞不容易完全抑制,剩余的兴奋信息反射至大脑皮质,干扰睡眠抑制,因此产生睡眠惊跳。成年人的睡眠惊跳,大多与白天过分疲劳、兴奋、紧张、焦虑、惊恐,或临睡前饮用刺激性饮料等因素有关”可知,“发生机制”文段有提及,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文段出处】科普中国网《你是否体会过“睡眠惊跳”?》
8、研究表明,衰老导致神经前体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I 类分子(MHC-I)下调,造成免疫耐受缺失,激活免疫监视,导致神经前体细胞被免疫细胞清除。免疫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自我识别分子”来识别敌友。MHC-I 就是神经前体细胞的“自我识别分子”,衰老导致其中一些“标记”变得模糊或者消失,使免疫细胞自我识别能力下降,就会“敌我不分”,清除它们认为异常或者发生变化的细胞,从而损伤衰老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如果通过药物或者抗体的手段,把脑内的免疫细胞定点清除,有可能改善神经再生和认知功能,延缓脑衰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提高 MHC-I 水平有助于延缓人脑衰老
B 人体免疫系统是大脑衰老的“加速器”
C 衰老细胞能激活并干预正常免疫系统
D 衰老大脑中特定免疫细胞有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文段开篇介绍了衰老会让神经前体细胞表面的 MHC-I 分子下调,造成免疫耐受缺失,并最终导致神经前体细胞被免疫细胞清除。接着具体介绍了免疫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 MHC-I 分子来识别敌友,并指出衰老会让某些 MHC-I 分子“标记”变得模糊或消失,让免疫细胞清除被它们所认为异常或发生变化的细胞,从而损伤衰老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尾句指出如果能通过药物或抗体的手段将脑内免疫细胞定点清除则有可能延缓大脑衰老。故文段围绕“免疫细胞”与“大脑衰老”的话题,介绍了免疫细胞是如何导致大脑衰老的,对应 B 项。
A 项,文段尾句指出延缓大脑衰老是通过“把脑内的免疫细胞定点清除”,而非“提高 MHC-I水平”,且偏离“免疫细胞”的话题,排除;
C 项,文段强调的是“大脑衰老”,“衰老细胞”范围扩大,且文段并未提及“干预正常免
疫系统”,排除;
D 项,“重要作用”表述不明确,文段强调的是免疫细胞对衰老大脑的负面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9、“气凝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早期提及气凝胶,更多强调它是一种由湿凝胶去除溶剂之后得到具有纳米孔的多孔材料。但是后来出现的新型气凝胶,有一部分并不满足纳米孔的特点,甚至还有的气凝胶是由气相法制备的。气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是利用有机醇盐等前驱体的水解聚合反应,先获得湿凝胶,接着将湿凝胶中的液相去除得到最终的干凝胶,这种方法称为气凝胶制备的溶胶——凝胶路线或者分子路线。由于前驱体难以获得且存在安全问题,此法只在少数氧化物体系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这至今仍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气凝胶通用的制备路线。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醇盐难以获得且存在安全隐患
B 气相法是气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
C 纳米孔是新型气凝胶的典型特点
D 制备气凝胶的分子路线方法应用广泛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A 项,根据“气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是利用有机醇盐等前驱体的水解聚合反应”及“由于前驱体难以获得且存在安全问题”可知,有机醇盐属于前驱体的一种,故其的确难以获得且存在安全隐患,表述正确,当选;
B 项,根据“气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气凝胶制备的溶胶——凝胶路线或者分子路线”可知,“溶胶——凝胶路线或者分子路线”是气凝胶最传统的制备方法,而非“气相法”,偷换概念,排除;
C 项,根据“但是后来出现的新型气凝胶,有一部分并不满足纳米孔的特点”可知,纳米孔并非是新型气凝胶的典型特点,与文意相悖,排除;
D 项,根据“此法只在少数氧化物体系获得了成功的应用——这至今仍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铝等气凝胶通用的制备路线”可知,制备气凝胶的分子路线方法只能成功应用于少数氧化物体系,“应用广泛”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0、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文博行业,新技术不仅帮助文物从“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数字技术,令敦煌再次高光闪耀
B 科技赋能,让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C 敦煌文化,借技术加持破壁出圈
D 传统艺术,以别样方式创新讲述
正确答案是: B
解析
文章开篇指出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的重要手段。接着说明新技术对于文博行业,不仅能保护文物,还能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其后通过“比如”“再比如”以敦煌数字壁画等洞窟为例,列举了数字技术如何具体运用到文创产品中,发挥其优势作用。故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科学技术对文创的重要作用,对应 B 项。
A 项“敦煌再次高光闪耀”、C 项“敦煌文化”对应文中举例论证部分内容,非重点,均排除;
D 项,“以别样方式”对比 B 项“科技赋能”,表述不明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B。
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图形均由黑色图形和白色图形构成,可以考虑分开看,每个图形都是简单多边形,可以优先考虑数黑色图形和白色图形的边数。第一组图黑色图形边数分别为 6、4、3,白色图形边数分别为 5、4、4,可发现黑色图形边数与白色图形边数作差,差值为 1、0、-1。第二组图黑色图形边数分别为 7、5,白色图形边数分别为 6、5,差值为 1、0,因此,“?”处所填图形的黑色图形边数-白色图形边数=-1,A 项的差值为-1,B 项的差值为 1,C 项的差值为 0,D 项的差值为-2。
故正确答案为 A。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题干汉字比较简单且存在窟窿面,但笔画数和面数量均无规律。观察题干发现,“回”字存在明显的横线和竖线,题干其他汉字也具备相同特点,优先考虑横线和竖线的数量。题干图形横线数依次为:1、2、3、4、5,竖线数依次为 1、2、3、4、5,即横线和竖线的数量相等,只有 A 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 A。
13、羊群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表现为对长期性的占优势地位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接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羊群效应的是:
A 张某去超市,发现已经排起长队,遂自觉去排队,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排的是隔壁网红店的队伍
B 民警孙某,发现大量市民朝一个方向奔跑,遂与众人一起跑上前去,一探究竟
C 陈某和王某注册了多个微信号,在微信群里发布虚假信息,诱导他人购买
D 张某本来没有买车的意愿,但发现周围的朋友都在买车摇号,遂也随大流摇号
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张某因为看到他人排队而自觉排队,符合“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符合定义,排除;
B 项:孙某因为看到市民朝一个方向奔跑也一起跑过去,符合“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符合定义,排除;
C 项:陈某和王某通过发布虚假消息诱导他人购买,是两个人自发的行为,不存在群体的影响,不符合“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不符合定义,当选;
D 项:张某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在买车摇号而改变了自己的意愿,符合“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之后他随大流摇号,符合“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C。
14、背信规避是指当风险来源为另一个体而不是自然条件时,人们普遍更不愿意冒险,即在同等条件下,人们对于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体现在人们面对人为风险时比面对客观风险时表现得更保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背信规避的是:
A 在对客观题阅卷方式意愿的调查中,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
B 决定谁先开球时,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非裁判随机指定
C 在老师打算指派一个人多承担一项任务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
D 与老司机相比,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
正确答案是: D
解析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定义中比较易懂的关键词在于:“风险来源为另一个体而不是自然条件时”、“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在客观题阅卷方式中,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机器阅卷对应客观风险,人工阅卷对应人为风险,“学生更愿意选择机器阅卷而非人工阅卷”,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B 项:在决定谁先开球时,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非裁判随机指定,抛硬币对应客观风险,裁判指定对应人为风险,“双方球员都倾向于由裁判抛硬币决定而不是裁判指定”,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C 项:在老师打算指派一个人多承担一项任务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抽签对应客观风险,老师指派对应人为风险,“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抽签决定”,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符合定义,排除;
D 项:与老司机相比,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老司机开车与新手司机开车都对应人为风险,没有体现客观风险,“坐新手司机开的车时后排座上的乘客主动系安全带的更多”,只是人为风险规避程度的比较,不符合“人为风险的规避程度高于对客观风险的规避程度”,不符合定义,当选。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D。
15、电脑:设备
A 广播:传媒
B 颜料:绘画
C 文言:白话
D 能源:煤炭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电脑是一种设备,二者是种属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传媒指传播媒介,特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工具,广播是一种传媒,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颜料是绘画所用的材料,二者不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文言和白话为汉语书面语的两种形式,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煤炭是一种能源,二者是种属关系,但两词顺序与题干相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6、报案人:嫌疑人
A 获益人:买家
B 卖家:买家
C 主角:配角
D 僧侣:道士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有的报案人是嫌疑人,有的报案人不是嫌疑人,有的嫌疑人是报案人,有的嫌疑人不是报案人,二者为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有的获益人是买家,有的获益人不是买家,有的买家是获益人,有的买家不是获益人,二者为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卖家和买家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主角和配角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僧侣一般指佛教僧徒,与道士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7、声东:击西
A 围魏:救赵
B 张冠:李戴
C 安居:乐业
D 说东:道西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声东”是为了“击西”,二者为方式目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 项:“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围魏”是为了“救赵”,二者为方式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 项:“张冠李戴”指姓张的人的帽子戴到姓李的人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二者不是方式目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 项:“安居乐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 项:“说东道西”指说东家,讲西家,形容信口议论,话语极多,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18、医学上把晕车叫做“晕动症”,眼睛可以通过视神经,告诉大脑我们有没有在动;而耳朵则通过平衡感知系统——前庭,感受是否真的在动。正常情况下,眼睛和耳朵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但坐在晃动的车上时,我们接受的信息出现了分歧——耳朵会觉得“你动了”,而眼睛则觉得“你没动”。这时,大脑接收到了两个不一致的报告,就会让它有点晕。据此,有人推理出一个结论:坐在车上看手机时往往会晕车晕得更严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 车内光线不足,看手机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B 车辆的颠簸使眼睛难以聚焦,会损伤视力
C 看手机时会强化我们“没有动”的感觉
D 晕车多数都是由于前庭发育不良引起的
正确答案是: C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坐在车上看手机时往往会晕车晕得更严重。
论据:坐在晃动的车上时,我们接受的信息出现了分歧——耳朵会觉得“你动了”,而眼睛则觉得“你没动”。这时,大脑接收到了两个不一致的报告,就会让它有点晕。论据在说动没动和晕车的关系,论点在说手机和晕车的关系,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优先考虑搭桥,即在动没动和手机之间建立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选项说的是车内光线不足,看手机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但论点讨论的是坐在车上“看手机时”是否会“晕车晕得更严重”,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 项:选项说的是车辆的颠簸使眼睛难以聚焦,“会损伤视力”,但论点讨论的是坐在车上“看手机时”是否会“晕车晕得更严重”,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 项:选项说的是看手机时会强化我们“没有动”的感觉,说明看手机时大脑接收到的两个不一致的报告会更强烈,导致晕车更严重,在“没有动”和“手机”之间搭桥,可以加强,当选;
D 项:选项说的是晕车多数都是由于前庭发育不良引起的,是在说晕车的原因,但论点讨论的是坐在车上“看手机时”是否会“晕车晕得更严重”,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C。
19、英国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发生在 6000 年前。这些人的祖先大多来自一个被称为早期欧洲农民的群体。第二次迁徙发生在青铜时代早期,迁徙群体的祖先最终产生了英格兰和威尔士至少 90%的基因组成。为了确定第三次人口迁移,研究团队对考古遗骸的近 800 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从青铜时代早期到晚期英格兰和威尔士早期欧洲农民的血统平均比例从30%左右增加到 36%左右。而在铁器时代,这一比例稳定在人口的近一半。研究人员据此表示,他们发现了法国人大规模移民至英国的证据。
要得到上述研究推论,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 迁徙的法国人中拥有一定比例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
B 青铜时代的中后期是英国与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联系紧密的时期
C 基因测序利用的遗骸是在英国、西欧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
D 今天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比青铜时代早期的人拥有更多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法国人大规模移民至英国。
论据:为了确定第三次人口迁移,研究团队对考古遗骸的近 800 个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从青铜时代早期到晚期英格兰和威尔士早期欧洲农民的血统平均比例从 30%左右增加到
36%左右。而在铁器时代,这一比例稳定在人口的近一半。
本题论点说的是法国人移民至英国,论据说的是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早期欧洲农民的血统平均比例增加,论点论据话题不一致,且问法为“前提”,加强优先考虑搭桥,即建立“法国人”与“早期欧洲农民”之间的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该项指出迁徙的法国人中拥有一定比例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建立了“法国人”与“早期欧洲农民”之间的联系,搭桥项,可以加强,当选;
B 项:该项指出青铜时代的中后期,英国与法国联系紧密,但论点讨论的是法国人是否移民到了英国,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C 项:该项指出遗骸是在英国、西欧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讨论的是遗址的地点,并未说明法国人是否移民到英国,无法加强,排除;
D 项:该项将当前生活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的早期欧洲农民血统与青铜时代的进行对比,并未说明法国人是否移民到英国,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
20、有专家认为网络游戏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该专家的观点?
A 青少年网瘾人群上网目的排行榜前三名分别是网络社交、浏览短视频和网络追星,三者总和占比 75%
B 高额税费将导致游戏平台提高游戏价格
C 青少年玩同一款网络游戏的时间通常在 6-12 个月之间,其后若没有新玩法推出,他们将放弃该游戏
D 青少年受家长限制,通常没有经济能力购买付费游戏
正确答案是: A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网络游戏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
论据:无。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削弱可以考虑直接削弱论点,即指出网络游戏行业的高速发展不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 项:青少年网瘾人群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网络社交、浏览短视频和网络追星,并不是网络游戏,说明网络游戏不是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的主要原因,而是网络社交、浏览短视频和网络追星,削弱论点,可以削弱,当选;
B 项:游戏平台提高游戏价格和网络游戏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无关,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C 项:青少年玩一款网络游戏时间的长短和网络游戏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无关,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D 项:青少年有没有经济能力购买付费游戏和网络游戏是否会导致青少年网瘾问题增多无关,无关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