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治学三境界时引用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内涵最相近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正确答案是:B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字面意思是沉溺于热恋中的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人消瘦了,但决不后悔,就如学者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一种认定了目标就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
A项错误,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B项正确,此句字面意思是说宝剑的锐利刃锋是从不断地磨砺中得到的,挨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项错误,出自杜甫的名篇《望岳》,诗句意为当人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D项错误,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表达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故正确答案为B。
2、关于导体及其导电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导电,是因为金属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B人体导电,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和矿物质
C石墨导电,是因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
D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
2、正确答案是:C
A项,关于金属导体导电,经典导电理论认为,是由于金属导体内部存在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说法正确。
B项,人体中的每个细胞全充满着水,溶解着各类电解质,像钠、钾、钙等。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其中包含钙、镁、钾、钠、磷、硫、氯等电解质元素。电解质溶解于人的体液中,便形成了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于体液内作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人体同样就有了导电性,说法正确。
C项,石墨中有大量的可流动的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石墨的原子结构中,每个碳原子用3个电子与周围的碳形成3个共价键,所以每个碳原子都剩余1个电子,这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能导电不是含有碳元素,而是因为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说法错误。
D项,酸碱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内含有自由离子,说法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3、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党、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_____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党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辙
C一模一样
D千篇一律
3、正确答案是:D
“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显然更符合语境。
“千人一面”主要用于形容文艺创作的雷同,“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一模一样”是指样子完全相同,三个词用于修饰“登记栏目”显然都不恰当,可排除A、B、C。
故正确答案为D。
4、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 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选取了不同的研究 。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长 结果
B适合 方向
C适用 思路
D使用 目的
4、正确答案是:C
第一空,强调“方法”各有优劣,所以在每个领域上的选用也不一样,“方法”是用来“用”的,“适用”与“使用”都能表达出“用”的意思。B项“适合”即适宜、符合,无法表达出“用”的含义,置于此处恰当程度不及C、D两项,排除;而A项“特长”指长处、专长,无法与“领域”搭配,排除。
第二空,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即意味着研究的思路不同,C项符合文意,当选。而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是殊途同归,为了同样的目的或目标,故D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5、(1)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 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2)市长在两会特别节目《又是一年春来到》上,谈到 他乡的农民工也可成为这座城市的主人。
(3)今天要 的新机器非常先进,因为它们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尔 做客 试验
B偶然 作客 试验
C偶然 做客 实验
D偶尔 作客 实验
5、正确答案是:B
第一空,根据“机缘”可知,横线处强调没有意料到,“偶尔”指的是有时候,“偶然”强调的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偶然”符合文段语境,排除A、D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文“他乡”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远离家乡去往异地,“做客”指自己当客人去访问别人,而“作客”有寄居异地的意思,故“作客”符合文段语境,答案锁定B项。
第三空,代入验证,“实验”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文段中是为了察看“机器人”的技术而非检验某种理论,“试验”更符合语境,B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6、语言本身就是人类文化长期 的智慧结晶。一切人类创造的思想文化成果都需要通过语言来深度表达和精彩 ,如果将文化视为人类精神或思维自觉 的形形色色的神奇“痕迹”,那么,语言就是这种“痕迹”中最鲜活、最深邃和最久远的核心部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进 描述 保存
B培育 演绎 留传
C发展 诠释 存留
D积淀 阐释 遗留
6、正确答案是:D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前文“文化”搭配且修饰后文“智慧结晶”,A项“演进”、C项“发展”均侧重强调变化,而“智慧结晶”表示智慧的凝聚而非变化,故排除。
第二空,出现并列关联词“和”,故横线处与前文的“表达”意思相近,B项“演绎”、D项“阐释”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B项“留传”指留下并向下传,文段并无代代相传的意思,排除;D项“遗留”指遗落下来的,与“痕迹”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7、“神舟七号”航天团队 的团结精神,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 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
A同舟共济 精准 镌刻
B众志成城 近乎 飘荡
C休戚与共 典雅 刻画
D同心协力 准确 凝聚
7、正确答案是:B
第一空,搭配“特征”,B项“折射”与“特征”搭配恰当,保留。A项“反射”多指机体对内在或外在刺激有规律的反应,与“特征”搭配不当,排除;C项“影射”是借此指彼、暗指某事或某人,文中没有提及借助和被指代的主体,排除;D项“投射”侧重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与“特征”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传递价值”为常见搭配,B项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B项“更迭”指交换、更替,与“一代又一代”形成了对应,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8、对武器装备来说,没有永远的“明星”,只有彼此的“克星”,站在对手的角度,选准新装备的“克星”,才能让我们进一步 ,抢在对手之前探寻更先进武器装备的制胜机理,打造出 未来战场的坚甲利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强劲的对手,既是改进武器的“ ”,也是研发武器的“催化剂”。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知己知彼 适应 磨刀石
B攻其不备 颠覆 指向标
C以逸待劳 引领 助推器
D战无不胜 胜任 源动力
8、正确答案是:A
第一空,横线处形容“团结精神”,A项“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B项“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D项“同心协力”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三项均可体现“团结”之意,保留;C项“休戚与共”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仅停留在“关系”层面的密切程度,无法体现行动上的“团结”,排除。
第二空,不好确定。
第三空,横线处搭配“航天精神”,且根据“永恒地”,可知程度较重。A项“镌刻”意为雕刻, “··精神镌刻在···”为常见搭配,保留。B项“飘荡”指飘扬、浮动,含有无法固定之意,与“精神”搭配不当,排除;D项“凝聚”指聚集、积聚,一般表述为凝聚相对小范围的空间,与“浩瀚无垠的太空”对应不当,排除。
代入验证第二空,“让‘嫦娥’的舞姿精准完美”,即让奔月行动顺利完成,语义合适,A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9、世界经济强劲,中国经济更有力量;国际市场疲软,中国经济也存在不确定性。面对外汇资产缩水风险、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和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等 ,中国需要 考量应对,谋定而后动,制定具有特色的中国方案更是 。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困境 郑重 迫在眉睫
B局势 认真 十万火急
C局面 仔细 急如星火
D考验 审慎 刻不容缓
9、正确答案是:D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 “面对”搭配,且根据“风险”“压力上升”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当下面对的情况、处境是有问题的。A项“困境”指困难的处境,D项“考验”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局势”指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C项“局面”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均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横线后“谋定而后动”形成对应,即定下计划后再采取行动,故横线处需体现中国应充分考虑之意。D项“审慎”指周密而谨慎,可以体现“充分考虑”之意,保留。A项“郑重”指严肃认真,无法体现“充分考虑”之意,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D项“刻不容缓”指片刻也不容耽搁,形容情势或事情非常紧迫,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0、现代传媒尤其是电子传媒有着比传统纸质传媒更宽广的尺度, 更多批判的意识和更多的异端。无数专家、学者在电子传媒会客厅中针对各种社会现象接受访谈,发表意见,甚至不乏 的声音。分析之深、论证之严密、言论之犀利,传统媒体均无法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励 特立独行 相提并论
B滋生 针锋相对 同日而语
C允许 振聋发聩 一目了然
D容纳 惊世骇俗 望其项背
10、正确答案是:D
第一空,由“更宽广的尺度”“更多批判的意识和更多的异端”可知,电子传媒与传统纸质传媒相比,对不同观点、态度更为宽容,这体现出对不同声音接纳包容的姿态。A项“鼓励”过于积极,文中没有鼓励赞赏的含义,排除;B项“滋生”指繁殖,也指引起,文段要同时搭配“批判的意识”和“异端”,“滋生”感情色彩偏消极,与“批判的意识”搭配不当,排除;C项“允许”、D项“容纳”均能体现出电子传媒对不同观点态度的宽容接纳,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要搭配“声音”,C项“振聋发聩”和D项“惊世骇俗”均可。
第三空代入验证,“无法望其项背”为常见固定搭配,填入用以强调现代传媒较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很大,当选。C项“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样的,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1、近年来,我国陆续建立一项项制度,让守信者和失信者越发泾渭分明。但也应看到,尽管社会信用体系在逐步完善,整体上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碎片化状态。目前,国家层面的信用立法亟待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激励与惩戒机制有待整合。现实中,一个人在某地有了失信记录,往往并不影响其到另一个地区开展经济活动;因诚实守信积累的“信用积分”,也难以在全国范围享受到实际便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机制需要整合
B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已经得到改善
C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碎片化主要源于立法的不完善
D社会诚实守信的实现必须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配合
11、正确答案是:A
文段开篇论述背景,紧接着通过转折“但”指出当下存在的问题,即社会信用体系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接下来提出对策,指出国家层面的信用立法亟待推进,跨地区的相关机制有待整合,后文对此问题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强调的重点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整合,对应A项。
B项,“已经得到改善”偷换时态,文段论述的是信用体系还存在问题需要改善,排除;
C项,为分析问题原因的表述,文段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排除;
D项,文段并未论述社会信用的实现与信用体系的关系,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2、中国的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不外乎五个方面: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
下列对传统廉政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执法如山,遵章守纪
B注重民生,情操高尚
C学识渊博,乐善好施
D生活简朴,严于律己
12、正确答案是:C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逐项判断:A项正确,“执法如山,遵章守纪”对应文中“畏法度而能自律”;B项正确,“注重民生,情操高尚”对应文中“重民生”“明廉耻而守气节”;C项错误,“学识渊博,乐善好施”在文中没有体现;D项正确,“生活简朴,严于律己”对应文中“崇节俭”及“能自律”。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13、根据图形规律,填入问号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13、正确答案是:C
元素组成不同,优先考虑属性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等腰元素,优先考虑对称性。第一组图中,每个图形均只有一条纵向的对称轴,第二组图中,前两幅图形也均只有一条纵向的对称轴,所以?处应填入只有一条纵向对称轴的图形,排除B、D两项。继续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出现明显的空白面,考虑面数量。第一组图中,图形的面数量依次为2、3、4,第二组图中,图形的面数量依次为2、3、?,故?处应选择一个面数量为4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14、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4、正确答案是:A
图形组成相同,每个图形仅有一个黑色部分,且位置不同,考虑小黑块的位置。
观察题干可发现,小黑块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每次移动的步数分别为1、2、1,则接下来小黑块移动两步,在右边黑色菱形上。
故正确答案为A。
15、逆境胁迫记忆是指植株为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而进化出的许多适应策略。即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后,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或耐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逆境胁迫记忆的是:
A木豆受病原菌侵染部位的水杨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提高植物抗病性
B蘑菇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啃食过的部位,其生长素的积累会更加明显
C玉米营养生长周期历经多次渍水锻炼,可缓解后期渍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D农民在冬季用石磙子碾压麦苗抑制小麦生长过旺,最终可提高小麦产量
15、正确答案是:C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植株”、“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或耐性”。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受病原菌侵染,不符合“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被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啃食,不符合“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玉米历经多次渍水锻炼,符合“植株”、“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缓解后期渍害造成的产量损失,符合“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或耐性”,符合定义,当选;
D项:用石磙子碾压麦苗,符合“植株”、“经过前期适度的非生物逆境干预处理”,抑制小麦生长过旺,最终可提高小麦产量,不符合“对再次发生的逆境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或耐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6、司法物理鉴定是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即通过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或显现肉眼看不见的痕迹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进行鉴认、识别的一种技术手段。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仅使用了司法物理鉴定手段的是:
A选用试剂对被害人胃内容物进行分离、提纯,明确其中毒类型
B通过技术手段复原受害人被删除的手机信息,排查案件嫌疑人
C使用天平称量案件中伪造文件的重量,并采用试剂染色法检验纸浆的种类
D利用不同波长光对受害者衣物进行照射,通过观察颜色、透射率来辨别色料种类
16、正确答案是:D
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显现肉眼看不见的痕迹特征”、“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进行鉴认、识别”。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用试剂对被害人胃内容物进行分离、提纯,是运用了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不符合“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复原受害人被删除的手机信息,排查案件嫌疑人,是运用了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不符合“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使用天平称量案件中伪造文件的重量,符合“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硬度、结构、比重、熔点、沸点、浓度、导电导热系数等物理属性”,但采用试剂染色法检验纸浆的种类,试剂染色法主要利用化学试剂与被检物中某些物质发生显色、沉淀或结晶反应的现象来进行检验,不符合“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不符合仅使用了司法物理鉴定手段,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利用不同波长光对衣物进行照射,观察颜色、透射率,光线照射衣物属于物理方法,符合“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检验确定物质的颜色”、“显现肉眼看不见的痕迹特征”,且检验的是受害者衣物,符合“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进行鉴认、识别”,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7、香港:澳门:港澳
A广东:广西:两广
B海洋:岛屿:海岛
C上海:南京:沪宁高速
D科技:伦理:科技伦理
17、正确答案是:A
第一步:判断题干前两词间的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前两词都是地名,且构成并列关系。A、C项前两个词语也都是地名,前后构成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B、D显然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予以排除。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再判断题干词语间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港澳”是香港和澳门的合称。选项中,A项“两广”是广东和广西的合称,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C项“沪宁高速”与前两个词语之间并没有这种关系,因此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8、学生:知识:死记硬背
A匠人:工艺:半路出家
B作家:作品:炙手可热
C老师:学生:谆谆教诲
D农民:庄稼:揠苗助长
18、正确答案是:D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学生学习知识,二者为主宾结构,死记硬背是学习知识的一种负面方式,二者是方式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匠人学习工艺,二者为主宾结构,半路出家不是学习工艺的一种方式,二者不是方式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作家写出作品,二者为主宾结构,炙手可热不是写出作品的一种方式,二者不是方式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老师教导学生,二者为主宾结构,谆谆教诲是教导学生的一种正面方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农民种植庄稼,二者为主宾结构,揠苗助长是种植庄稼的一种负面方式,二者是方式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9、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究竟是什么给了地球足够的氧气,使其能孕育出动物和人类。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出人意料地多产,它们大大提升了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B通过电脑模拟可以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
C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而这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
D氧气含量的增加使得地球上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型、可移动的智慧生物成为可能
19、正确答案是:C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地球氧气大增源自苔藓类地被植物。
论据:地球大气中出现氧气是在距今24亿年前。约4.7亿年前,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直到4亿年前,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才达到今天的水平。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的是陆生植物导致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但无法确定苔藓类植物是否与氧气含量大增有关,属于不明选项,排除;
B项:估算得出:在约4.45亿年前,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总氧气量的30%,说明地球上的地衣和苔藓所产生的氧气占比不高,所以氧气大增不是因为苔藓类植物,属于削弱项,排除;
C项:说明苔藓类地被植物的蔓延增加了沉积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随着增加,是对论点的解释,当选;
D项:讨论的是氧气增加的结果,而题干讨论的是氧气增加的原因,两者讨论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一项研究发现,二氧化硅是一种植物容易吸收的硅元素形态,通过使用二氧化硅改善土壤,植物可沉淀出称为“植结石”的小颗粒。颗粒中含有的硅元素可减缓昆虫的发育,颗粒的石头质地还能磨损昆虫口器,从而降低植物的虫害程度。由此,有关研究人员建议,可以在那些农作物经常受昆虫侵害的地区土壤中加入这类硅元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建议?( )
A各地区昆虫的耐药性及药物作用的敏感性都相同
B受昆虫侵害严重的地区,土壤中普遍缺乏硅元素
C农作物中的硅元素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发育产生影响
D富含硅元素的农作物的口感比普通农作物更好
20、正确答案是: C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可以在那些农作物经常受昆虫侵害的地区土壤中加入这类硅元素。
论据:二氧化硅是一种植物容易吸收的硅元素形态,通过使用二氧化硅改善土壤,植物可沉淀出称为“植结石”的小颗粒。颗粒中含有的硅元素可减缓昆虫的发育,颗粒的石头质地还能磨损昆虫口器,从而降低植物的虫害程度。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说明各地区昆虫的情况都相同,也就是说在土壤中加入这类硅元素可以起到降低虫害的作用,这种做法可以大范围推广和普及,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为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B项:指出缺乏硅元素的土壤中昆虫侵害严重,举例说明硅元素和降低虫害之间是有联系的,属于加强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指出该类硅元素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发育产生影响,即在土壤中加入硅元素会造成危害,这种方式不可行,直接削弱论点,当选;
D项:指出富含硅元素的农作物口感好,而论点讨论的是富含硅元素的农作物可以降低植物的虫害程度,二者讨论的话题不一致,属于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