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题本及答案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唐代经广州港进口阿拉伯药材
B .我国宋代经宁波港进口日本的木材
C. 我国元代经登州港向大夏出口蜀布
D. 我国明代经泉州港向非洲出口瓷器
1.正确答案是: C
C项错误,大夏是张骞出使西域回来后首次提及的西域古国之一,位于亚洲中部,不临海,所以向其出口不需要经过海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 )。
A. 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大气压强
B. 龙卷风利用静电将物体吸到空中
C. 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 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2.正确答案是: A
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正确,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远大于外部空气流速,所以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压强。物体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吸”起卷入空中。
B项错误,当一个带有静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静电的物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产生吸附现象。处于龙卷风中的物体一方面很少带静电,另一方面也没有可以令其吸附的对象,故表述错误。
C项错误,重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施加的引力,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加速度之积,即重力,重力加速度g为常量,龙卷风中的物体质量m并未减小,因此其受到的重力不变。
D项错误,浮力是物体浸入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流体的重量。处于龙卷风中的物体的体积一般不会变化(除特殊的易变形物体外),其排开的气体的重量也不会变化,因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正确答案为A。
3、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回顾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 ,欧盟采取得当的 ,有效地控制住了危机的蔓延与发展,从而在最近几年取得了经济持续增长的佳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 办法
B.历程 措施
C.经历 手段
D.经过 举措
3.正确答案是: B
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金融危机”,且由“有效控制危机”、“取得佳绩”可知,欧盟应是回顾在“金融危机”过程中人们的做法。B项“历程”指经历过的事情,符合文意;A项“历史”指过去的事实,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经历”指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多搭配“人”,与“金融危机”搭配不当;D项“经过”与“金融危机”搭配不当,且“经历”“经过”与文段语体风格不符,均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由“有效地控制了危机,取得了佳绩”可知,欧盟采取了有效的方法。B项“措施”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4.古代养生家认为,人若想养生,必先治其身。如果想延年益寿,却追求名利权势,无异于 ,绝难长寿延年。长寿者不求名利,看淡曾经拥有的荣誉,享受眼前的生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饮鸩止渴
B.舍本逐末
C.杀鸡取卵
D.缘木求鱼
4.正确答案是: D
根据“无异于”可知,前文与横线处所填成语构成解释对应,“如果想延年益寿,却追求名利权势”是一种错误的养生方法,达不到养生的目的。D项“缘木求鱼”指做事方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符合文意,当选。
A项“饮鸩止渴”指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文段讲养生的方法,并未强调要解决眼前的困难,且无严重后果,排除;
B项“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横线处所填成语形容有些人既想延年益寿,又要追求名利权势,两方面都要抓,没有体现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排除;
C项“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文段没有体现出贪图眼前的好处和不顾长远利益的意思,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 ,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 的影响。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亘古长青 久远
B.源远流长 深远
C.历史久远 重大
D.历史悠久 深刻
5.正确答案是: B。
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
从第二空入手,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货币“起源最早”,又由第一空的备选词都是在强调“时间长”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国古代货币影响力的“长”,因此“久远”和“深远”较符合语境,排除C、D两项。
第一空,B项的“源远流长”形容其历史悠久,符合语意。“亘古长青”指长久不衰。而中国古代货币现在已经不流通使用了,因此“亘古长青”不符合语意,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B。
6.竞争环境的变化不断产生威胁,也不断产生机会,任何企业对此都必须时刻关注,才能 ,任何对竞争环境变化的 ,都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甚至致命的打击。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趋利避害 疏忽
B.高枕无忧 漠视
C.脚踏实地 迟钝
D.未雨绸缪 抵触
6.正确答案:A
本题为实词与成语相结合的逻辑填空题。
根据第一个空,可优先排除C项的“脚踏实地”,此成语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与文意严重不符,可排除;“趋利避害”指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结合原文的“威胁”与“机会”,可知符合文意;“高枕无忧”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不符合文中“威胁”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不符合文意,可排除;“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挑战是并不能凭借预防就可以避免的,不符合文意,可排除。
再结合第二个空,检验“疏忽”,可知亦与文意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A。
7.一些戏曲剧目是 的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这既是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靡一时 肩负
B.交口称赞 怀揣
C.喜闻乐见 秉持
D.脍炙人口 承载
7. 正确答案是:D
第一空,根据“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以及“因为”引导的解释性内容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出“一些戏剧曲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很受群众欢迎。D项“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可体现出群众的喜爱之情,符合文意,保留。A项“风靡一时”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与“经典”意思相悖,排除;B项“交口称赞”指异口同声地称赞,C项“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常以“让人交口称赞”“令人喜闻乐见”的搭配形式出现,即通常修饰的主体为“人”,但文段的主体为“戏曲剧目”,此处搭配不当,均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搭配“理想”,D项“承载理想”为常见搭配,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8.编译工作是寂寞的。一盏灯、一杯茶、一支笔、一沓纸、一摞书、一个悠长的夜晚,这是编译人员在岗位上 的写照。他们不在意外界的喧哗,只坚守内心的宁静。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兢兢业业
B.克勤克俭
C.勤学苦练
D.夜以继日
8.正确答案是: A
根据“编译工作是寂寞的”“他们不在意外界的喧哗,只坚守内心的宁静”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要体现出编译人员在岗位上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之意。A项“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踏实,符合文意,当选。
B项“克勤克俭”指的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文段未体现出“节俭”之意,排除;
C项“勤学苦练”指的是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文段描述的是工作状态,而非学习、训练的状态,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
D项“夜以继日”指的是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昼夜不停,置于文段中形容编译人员在岗位上的工作状态程度过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很多人认为动力是一块馅饼,会从天而降,幸运地砸在自己头上,他们意识到自己缺少动力,却还在 ,期望动力哪天能无缘由地突然撞到自己身上。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眼欲穿
B.翘首以盼
C.浮想联翩
D.守株待兔
9.正确答案:D.
此题考查成语的解释对应。空格后分句为空格处成语的解释说明,“守株待兔”比喻心存侥幸,坐等意外收获而不主动努力,与文意相符,且“待”对应后文中“期望”一词,而等着兔子撞树更是生动形象地对应了后文中的“突然撞到自己身上”,D项正确。
A项“望眼欲穿”、B项“翘首以盼”都是中性词,有“等待”的意思,但缺少“无谓的等待,不会有结果”这一含义;C项“浮想联翩”形容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文意不符。
故正确答案为D。
10.灵感,一个很美的词汇,天生带有古灵精怪的流动感。它如同一尾滑溜溜的金鱼,极难抓,但真的抓住时,它又在手心扭动,让人 ,一不小心又让它溜走了。灵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难以控制。那到底如何才能在 灵感的游戏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呢?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筹莫展 追寻
B.望洋兴叹 激发
C.不知所措 捕捉
D.爱莫能助 点燃
10.正确答案:C
第一空,由前文“它又在手心扭动”以及后文“灵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难以控制”可知,横线处形容“灵感”难以把握,人们对其无法控制。A项“一筹莫展”形容遇事拿不出一点办法,没有任何进展,C项“不知所措 ”形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均可表达人无法控制住“灵感”的意思,保留。B项“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通常形容较为宏观,复杂的事物,与“在手心扭动”对应不当,排除;D项“爱莫能助”指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文段并没有体现“帮助”之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搭配“灵感”,且由前文“灵感是如此琢磨不透又难以控制”可知,横线处表达“控制”住灵感之意。C项“捕捉”意为捉住某人或动物使其落入自己手中,符合文意,且“捕捉灵感”搭配得当,当选。A项“追寻”指追随,无法体现出“控制”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又包括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当物质温度过高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核外电子吸收能量,摆脱了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物质就变成了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这种状态下的物质就被叫做等离子体。火就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出现的,这是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看起来和气体有些像,因此也被叫做超气态。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所进行的强烈氧化反应,其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换句话说,火其实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氢、碳、氧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果想生火,可燃物、足够高的温度和氧化剂缺一不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火的主要特点
B.火的生成条件
C.火的根本性质
D.火的存在状态
11.正确答案是: C
文段开篇第一二句话介绍等离子体的概念,接着引出“火”的话题,说明火就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出现的,并说明其是一种强烈氧化反应,接着通过“换句话说”总结前文,强调火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最后通过“生火”的话题补充说明,因此文段为“换句话说”引导的分总结构,意在说明火是能量的存在形式,即火的本质,对应C项。
A项,“火的主要特点”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B项,“火的生成条件”对应文段最后一句的补充说明,非重点,排除;
D项,“火的存在形态”对应前文“火就是以等离子体的形态出现的”,结论前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这一波中国文化热的巨大推动力量,它的出现和规模,完全超出了知识精英的预期,其力量也远不是学院知识分子可以相比的。其中虽然带些盲目的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场”不再由学者一统天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于民间
B.民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C.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带有盲目性
D.知识精英需在借鉴草根文化的基础上寻求新发展
12正确答案:B.
本题为中心理解题。由总结短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引出材料主旨“社会和民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成为知识精英必须重视的因素”,进一步引申为“民间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材料第一句是说民间草根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热情成为了这一波中国文化热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而这并不能说明新一波中国文化热主要源于民间,故A项错误;材料提到“虽然带些盲目的成分,但······”可知,“盲目性”是转折词前面的内容,故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由材料“民间草根”“它的出现和规模”“其力量”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民间草根的重要性,并非知识精英,D项落脚点在知识精英,故不是材料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B。
13.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3正确答案:C.
解法一: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两组图中,第一幅图均有“咸”,第二幅图均有“亨”,第三幅图也应具有相同部分,只有D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
解法二: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题干发现,汉字的窟窿比较多,优先考虑数面。第一组图的面数量均为1,第二组图前两幅图的面数量为2,因此?处应选择一个面数量为2的图形,排除AD项。再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第一组图每幅图均出现“、”元素,第二组图中的图形也应均出现“、”元素,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解法三: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题干发现,第一组图都有1个“口”,第二组图都有2个“口”,因此?处应选择有2个“口”的图形,排除D项。再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第二组图中的2个“口”都是在汉字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解法四:元素组成不同,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题干发现,汉字的窟窿比较多,优先考虑数面。第一组图的面数量均为1,第二组图前两幅图的面数量为2,因此?处应选择一个面数量为2的图形,排除AD项。再观察题干图形发现,第一组图每幅图均出一个“口”,第二组图每幅图均出现了两个“口”,排除B项,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
14.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4正确答案:A
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封闭区域明显,考虑面数量,但题干图形与选项图形的面数量均为6,无唯一答案,考虑面的细化。再次观察发现,题干图形大多具有三角形面,考虑三角形面的数量,依次为0、1、2、3、4,所以“?”处应为三角形面数量为5的图形,只有A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A。
15.碳足迹是指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它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一定能减少个人碳足迹的是:
A.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B.倡导不养宠物
C.多吃蔬菜少吃肉
D.选择公交减少自驾
15正确答案:A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足迹大,制造的二氧化碳就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C、D三项均能减少一个人的碳足迹;而A项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后,寿命可能更长,制造的二氧化碳也多,显然不一定能够减少个人的碳足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16.移位不同于易位。只要当本来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中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上去了,就是移位,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而易位则是话语中临时追加或补正造成的,易位后的成分不能再分析为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移位的是:
A.一只羊跑了→跑了一只羊
B.大伙笑得肚子都疼了→肚子都疼了,大伙笑得
C.他大概到家了吧→到家了吧,他大概
D.这地方太美了→太美了,这地方
16.正确答案:A
第一步,查找关键词。
定义关键词:“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中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上去了”、“移位后的成分一定可以充当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一只羊跑了”,其中羊为主语,跑了为谓语。“跑了一只羊”,羊变成了宾语,出现了结构位置的变化,而移位后依然充当句法成分,与题干定义完全吻合,当选。
B、C、D三项类似,均为易位,三者都是对话语的临时追加或补正,同时主语还是主语,没有出现变化,不能再分析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
故正确答案为A。
17.轮船:运输
A.跑步机:长寿
B.蛋糕:生日
C.导航仪:路线
D.医生:治病
17.正确答案:D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轮船”可以“运输”,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跑步机可以锻炼身体,而不是长寿,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蛋糕可以庆祝生日,而不是生日,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导航仪可以指引路线,而不是路线,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医生可以治病,二者为功能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18.火:烹饪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雾:驾驶
B.水:洗涤
C.风:晴天
D.磁:力量
18. 正确答案:B.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用火来烹饪,二者为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雾不能用来驾驶,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
B项:用水来洗涤,二者为对应关系,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当选;
C项:风和晴天没有必然的关系,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
D项:磁是物质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的性质,磁是一种力量,二者为种属关系,不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9.当鸟类面临栖息地破坏、天敌威胁和环境污染等生存压力时,自身就会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因此,经常处于生存压力状态下的鸟类,其羽毛会变得较为稀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鸟类体内的皮质醇含量可能会因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
B.一些鸟类更换栖息地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增高
C.皮质醇会影响鸟类羽毛的生长和代谢
D.如果鸟类的羽毛变得稀疏,则它们一定处于长期的压力状态
19.正确答案:C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经常处于生存压力状态下的鸟类,其羽毛会变得较为稀疏。
论据:当鸟类面临压力时,自身会分泌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
论点强调羽毛变得稀疏,论据强调分泌皮质醇,二者范围不同,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需要在二者间搭桥,加强论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C项,“皮质醇会影响鸟类羽毛的生长和代谢”,在“皮质醇”与“羽毛变得稀疏”之间建立了联系,加强了论证,当选;
A、B两项,涉及到皮质醇激素水平高低变化,只分析了论据,没有在论据和论点之间搭桥,不能加强论证,排除;
D项,只在论点包含的因果关系之间搭桥,没有涉及到论据,不能加强论证,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一个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谦虚的人;而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才会谦虚。但是,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由此可以推出:
A.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
B.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不是一位智者
C.一个人如果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D.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20.正确答案:B
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智者→谦虚
②谦虚→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将①②以及③的逆否递推出:④智者→谦虚→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智者,是对④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B项:翻译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智者,是对④的否后,否后必否前,当选;
C项:翻译为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对③的否前,但否前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D项:翻译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对③的肯后,但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的结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